张阿姨近总感觉后脑勺发闷,量了血压才发现已经超过160/100mmHg。像张阿姨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——我国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,但近半数人并不知道自己血压异常。这种"无声"究竟该如何识别和应对?
头痛不一定是没休息好,当出现持续性的枕部胀痛,特别是早晨起床时明显,就要警惕血压问题。部分患者会感到无缘无故的心慌,就像刚爬完楼梯般心跳剧烈。还有些人表现为视物模糊、鼻腔出血等型症状。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人初期根本没有任何不适,这也是定期测量血压如此重要的原因。
正常血压应低于120/80mmHg,超过140/90就达到高血压标准。但测量前要5分钟,避免吸烟、喝咖啡,测量建议左右臂各测一次。家庭自测建议选择上臂式电子血压计,记录每周早中晚的数值,就诊时带给医生参考。特别提醒年轻人群,现在30多岁患高血压的已不罕见。
限制每日盐量在5克以内确实重要,但控制体重更为关键。每减重10公斤,可下降5-20mmHg。建议多吃含钾的香蕉、菠菜,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。运动方面,每周5次30分钟的快走就有明显,运动时心率控制在(220-年龄)×60%左右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突然剧烈运动反而可能诱发危险。
很多患者认为"没症状就不用吃药",这是非常危险的观念。降压药需要每天固定时间服用,自行停药会导致血压剧烈波动。不同人群适合不同药物:年轻人常用沙坦类,老年人可能需联合用药。用药后出现脚踝水肿或干咳要及时复诊调整方案,但不要因为看药品说明书列出的副作用就拒绝服药。
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像生锈的水管一样损伤全身血管。常见的靶器官损害包括:冠心病、脑卒中、肾功能衰竭等。临床发现,当每升高20mmHg,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就翻倍。眼底检查可以直观看到动脉硬化程度,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年做一次。
孕妇血压超过140/90就属于妊娠高血压,可能危及母婴。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后,发病率会明显上升。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时,控制标准要比常人更严格。对于这些特殊人群,建议选择有高血压专科的医院定期随访。
青少年要杜绝含糖饮料,避免肥胖;中年人每年体检要重视血压项;老年人冬季要注意保暖,避免晨起时血压高峰外出。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的,建议从20岁就开始监测。记住:高血压可防可控,关键是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如果发现自己血压异常,建议先去心血管内科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。治疗过程中要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,任何调整用药都要在指导下进行。血压控制达标后,依然需要每3个月复查一次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配合科学用药,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能享受与常人无异的健康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