柔致美学
柔致美学

首页> 资讯

30岁后必看的宫颈癌筛查指南:这些细节你可能忽略了

发表于 2025-07-05 09:44:09 阅读量:1000+

30岁后必看的宫颈癌筛查指南:这些细节你可能忽略了

近门诊遇到一位36岁的患者,她拿着体检报告问我:"医生,我每年都做妇科检查,为什么还要单独做宫颈癌筛查?"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有疑问。今天我就用10年的临床经验,和大家宫颈癌筛查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点。

宫颈癌筛查到底查什么?

很多人以为宫颈癌筛查就是普通的妇科检查,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。常规妇科检查主要看炎症和肉眼可见的病变,而宫颈癌筛查是通过细胞学和病毒检测,在癌变前就发现问题。简单来说,一个是"看现在",一个是"防未来"。

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两种方法:TCT检查(液基薄层细胞检测)和HPV检测。TCT能发现异常的宫颈细胞,HPV检测则是查找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。建议30岁以上的女性两种检查都做,因为从感染HPV到发生癌变可能需要5-10年,早发现能阻断这个过程。

几岁开始筛查?频率怎么定?

根据新指南:

- 25-29岁:每3年做一次TCT

- 30-64岁:TCT+HPV联合筛查,每5年一次;或者单独TCT每3年一次

- 65岁以上:如果既往筛查结果正常,可以停止筛查

特别注意:有过多次流产史、长期服用避孕药、免疫力低下的人群,建议将筛查间隔缩短1-2年。上周就遇到一位42岁的患者,因为连续5年没做筛查,发现时已经是癌前病变3级。

检查前这些准备很重要

很多人在检查前都会问:"需要空腹吗?能洗澡吗?"其实宫颈癌筛查不需要空腹,但要注意:

1. 避开期,好在干净后3-7天

2. 检查前48小时不要同房

3. 不要使用药物或冲洗

4. 如果有急性炎症要先治疗

记得去年有位患者检查前用了妇科洗液,导致结果出现假阴性,后来复查才发现问题。这些小细节真的会影响结果判断。

报告单上的术语怎么看

拿到报告单时,常出现的几个词需要了解:

- ASC-US:意义不明的型鳞状细胞,需要进一步检查

- LSIL: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,多数能自行消退

- HSIL: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,需要及时处理

- HPV16/18阳性:这两种亚型致癌风险高

如果结果显示异常,先别慌。上个月有位28岁的姑娘查出HSIL当场就哭了,其实通过简单的门诊手术就能解决。早发现早治疗,率能达到95%以上。

关于疫苗和筛查的常见误区

很多人问:"打了HPV疫苗是不是就不用筛查了?"不是!疫苗只能预防部分高危型HPV感染,目前没有疫苗能覆盖所有致癌亚型。即使接种了疫苗,定期筛查仍然必不可少。

另一个误区是"没有症状就不用查"。事实上,从HPV感染到癌前病变几乎没有任何症状。等出现接触性出血、异常排液时,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强调定期筛查比等症状更重要。

这些高危因素要当心

如果你符合以下任何一条,建议把筛查间隔缩短1-2年:

- 有多个或伴侣有高风险性行为

- 吸烟(烟草中的致癌物会在宫颈黏液富集)

- 长期服用避孕药超过5年

-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

- 有宫颈癌家族史

后想说,宫颈癌是目前明确病因、可以预防的恶性。花几分钟做的筛查,可能换来的是几十年的健康。记得把这份指南分享给你关心的她,有些健康提醒,越早知道越好。

热门医院更多>

联系我们
联系方式:
联系原因:
确定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