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闺蜜群里聊得火的话题就是体检了,32岁的小林在常规体检中查出HPV高危型阳性,吓得我们赶紧组团去做了宫颈癌筛查。今天就想和大家认真这个所有女性都该重视的检查——它没有想象中可怕,但比想象中重要得多。
中心新数据显示,我国每天有近300名女性被确诊宫颈癌,其中约一半发现时已是中晚期。而临床实践证明,早期发现的宫颈癌率能达到90%以上。宫颈癌大的特点就是有明确病因(高危型HPV持续感染),且有足够长的癌前病变期(通常5-10年),这给了我们充分的筛查和干预时间。
很多女性认为没有症状就不用检查,这是个致命误区。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往往没有任何不适,等到出现接触性出血、异常排液等症状时,病情可能已经进展。这就是为什么医生建议21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都要定期筛查,与其等身体,不如主动排查。
目前医疗机构主要两种筛查方案,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:
HPV检测:直接检测是否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,取样时用专用刷子采集宫颈脱落细胞,整个过程1分钟完成,没有痛感。建议30岁以上女性作为,若结果阴性可3-5年复查一次。
TCT检查(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):通过显微镜观察宫颈细胞形态变化,能发现癌前病变。医生会用窥器暴露宫颈后,用小刷子旋转取样,稍有不适但能忍受。21-29岁女性建议每3年做一次,30岁以上可与HPV联合筛查。
这两种检查都支持报销,在正规医院妇科门诊就能完成。特别提醒期间不能检查,佳时间是干净后3-7天。检查前48小时要避免性生活、冲洗和用药。
拿到报告单看到"阳性"别慌张,这不等于确诊。HPV阳性说明存在病毒感染,需要进一步做镜检查;TCT异常可能是炎症或低级别病变,医生会根据情况建议复查或活检。就像体检发现血糖偏高需要复查确认一样,筛查异常结果需要医生解读。
特别要注意的是,HPV16/18型阳性必须做镜,其他12种高危型阳性且TCT正常的情况下,可以12个月后复查。现在很多医院都开通了绿色通道,筛查异常的患者能快速转诊到宫颈疾病门诊,完全不用担心挂不上号的问题。
虽然指南建议普通女性21岁开始筛查,但有些高危人群需要更早更频繁:有多个、长期口服避孕药、吸烟、免疫力低下、有宫颈癌家族史的女性,应该提前到18岁开始筛查,并缩短复查间隔。
即使接种过HPV疫苗也要按时筛查!现有疫苗不能覆盖所有高危型别,二价疫苗预防70%的宫颈癌,九价疫苗预防90%,但都不是。疫苗+定期筛查才是真正的双保险。
北京市所有医院妇科都能规范筛查服务,像北京妇产医院、医院、等都有标准化流程。现在很多医院开通了线上预约服务,通过京医通公众号就能挂号,特别方便。
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基础筛查服务,结果异常会转诊到上级医院。各区的常年有筛查项目,40-65岁北京户籍女性可关注"北京市宫颈癌乳腺癌筛查"公众号查询就近筛查点。
记住,一次阴性结果不代表终身免疫,定期复查才能持续护航健康。建议把筛查日期设定为每年的固定纪念日,比如生日或妇女节,这样就永远不会忘记这项重要的健康投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