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起来头晕目眩,工作时突然眼前发黑,这些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警告。高血压被称为"沉默的",我国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,但半数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压异常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潜伏在身边的健康隐患。
很多人以为高血压会有明显不适,其实早期症状往往很隐蔽。比如后脑勺持续性胀痛,尤其在早晨特别明显;或是莫名其妙感到疲倦,即使睡眠充足也提不起精神。更常见的是突然的脸红发热,不少女性会误认为是更年期症状。
门诊里经常遇到患者说:"我就是偶尔耳鸣,像蝉叫一样,检查才知道血压高了。"这是因为血压升高会影响耳内供血。还有些人反映夜间小便次数增多,这其实是高血压导致肾脏浓缩功能下降的表现。
早晨6-10点被称为"血压晨峰",此时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比其他时段高出40%。如果这个时间段经常出现胸闷、心慌,建议尽快测量血压。另外,饭后1小时和深夜11点凌晨2点也是需要警惕的时段。
有个典型:45岁的张先生总在午饭后打瞌睡,以为是正常现象,直到体检发现血压高达160/100mmHg。医生解释这是餐后低血压引起的代偿性高血压,现在他调整了饮食结构,症状明显改善。
电子血压计现在已经很普及,但测量方法不对会影响结果。建议测量前5分钟,双腿自然下垂不跷二郎腿,袖带要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。次测量后间隔2分钟再测一次,取两次平均值更。
需要注意的是,冬季由于血管收缩,血压普遍比夏季高10mmHg左右。如果连续三天晨起血压超过135/85mmHg,就该去医院做详细检查了。
1. 饮食上记住"三减":减盐每天不超过5克,减糖少喝含糖饮料,减油多用蒸煮代替煎炸
2. 运动推荐"三五七"原则:每周少5次,每次30分钟,运动时心率控制在(170-年龄)次/分
3. 睡眠质量很重要,打鼾的人要排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
4. 情绪管理不容忽视,压力大时试试腹式呼吸法
其实高血压可防可控,关键是要早发现。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季度测一次血压,有家族史的更要提前到30岁开始监测。别等出现心梗、脑出血才后悔,健康从来都是 preventative care 比 emergency care 更重要。
"血压正常就能停药"是危险的认知误区。高血压药物需要长期规律服用,擅自停药会造成血压波动,反而更伤血管。还有人迷信保健品能替代药物治疗,目前没有任何保健品被证实可以高血压。
如果正在服用降压药,要特别注意不要突然起身,避免体位性低血压。夏季出汗多时,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剂量,但切忌自行减药。
健康是人生大的财富,关注血压变化就是守护自己的生命线。下次测血压时,不妨多留意下家里长辈的血压值,或许你的一次提醒就能避免一场健康危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