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三个月,35岁的张女士总感觉后脑勺像被电击一样刺痛。起初她以为是加班太累,直到有天开会时突然眼前发黑,检查才发现是枕神经受到了。类似的情况在神经科门诊并不少见——当身体出现持续头晕、手脚发麻或莫名疼痛时,往往意味着神经系统正在。
区别于偶发的疲劳性头痛,神经系统问题通常有三大特征:一是症状呈进行性加重,比如从一开始的指尖发麻发展到整条手臂麻木;二是伴随其他异常,如头痛时出现喷射状呕吐或视物模糊;三是对常规休息或止痛措施无效。特别要注意单侧面部抽搐、行走时踩棉花感、长期耳鸣等症状,这些都可能是三叉神经、脊椎神经或听神经受损的表现。
现代人的很多习惯都在无形中伤害神经。低头看手机时颈椎承受的压力可达27公斤,相当于给颈神经挂了桶矿泉水;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,像糖浆般黏稠,容易造成末梢神经缺血;还有人在空调房突然转头引发耳石脱落,导致眩晕发作。临床数据显示,30-50岁人群中,因颈椎问题导致神经根受压的比例五年间增长了40%。
现在神经科检查早已不是过去冰冷的器械检查。肌电图改良为采用超细针电极,痛感接近抽血;核磁共振有了开放式机型,幽闭恐惧症患者也能接受;甚可以通过分析眨眼频率来筛查早期面变。医生通常会行10分钟的手法检查,比如用音叉测试震动觉,用棉絮轻触皮肤评估触觉,这些都能初步判断神经传导功能。
除了常见的营养神经药物,现在有了更的方案。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术,能将药物误差控制在1毫米内;针对顽固性偏头痛,有通过调节枕大神经脉冲的微创疗法;就连传统的针灸也升级为电针刺激,配合红外热成像实时观察神经反应。重要的是早期干预,比如腕管综合征患者在出现肌肉萎缩前治疗,能提升60%。
是给神经"减负",每低头30分钟就做颈椎后仰训练;第二是补充B族维生素,但要注意甲钴胺需要活性代谢才有效;第三是控制基础病,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每降低10mmHg,变风险就下降13%。记住,神经损伤就像电线外皮开裂,及时修补才能避免短路。
当身体出现异常信号时,与其上网查资料把自己吓坏,不如到正规医院神经科做个系统检查。毕竟在神经系统的里,预防永远比修复容易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