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经常听到家里的长辈抱怨腰背疼痛?或是发边有人轻轻摔跤就骨折?这很可能是骨质疏松在作祟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困扰中老年群体的常见问题,带大家了解骨质疏松的防治方法。
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、骨组织微结构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。简单来说,就是骨头变得像蜂窝一样疏松多孔,强度下降,容易发生骨折。这种情况在50岁以上人群中相当常见,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男性。
早期骨质疏松可能没有任何症状,但随着病情发展,可能会出现:持续性腰背酸痛、身高变矮、驼背、轻微外伤就发生骨折等情况。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椎、髋部和手腕。
以下几类人群需要特别警惕骨质疏松:绝经后女性、65岁以上老年人、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者、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者、长期缺乏运动者、吸烟酗酒者、长期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者。
诊断骨质疏松主要依靠骨密度检查。目前常用的是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(DXA),检查过程,辐射量很低。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给出T值,如果T值≤-2.5就可诊断为骨质疏松。
治疗骨质疏松需要综合施策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 基础治疗: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。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日钙摄入量1000-1200mg,维生素D800-1000IU。可以通过饮食补充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充剂。
2. 药物治疗:常用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、雌激素类、RANK配体抑制剂等。这些药物需要严格遵医嘱使用,不可自行购买服用。
3. 运动疗法:适当的负重运动如步行、慢跑、跳舞等有助于增强骨密度。每周建议进行3-5次,每次30分钟左右。
预防胜于治疗,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小习惯有助于保持骨骼健康:
• 均衡饮食:多食用含钙丰富的乳制品、豆制品、深绿色蔬菜等
• 适度晒太阳:每天15-30分钟阳光照射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
• 戒烟限酒: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加速骨质流失
• 预防跌倒:保持居家环境,适当使用辅助行走工具
• 规律运动:保持适量负重运动,增强肌肉力量
误区一:骨质疏松只有老年人才需要关注。事实上,从年轻时就应该开始注意骨骼健康,30岁左右骨量达到峰值后就开始缓慢下降。
误区二:补钙就能预防骨质疏松。实际上,除了钙质,还需要维生素D帮助吸收,同时配合运动和药物治疗才能取得理想。
误区三:骨质疏松无法治疗。虽然不能完全,但通过科学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,预防骨折发生。
如果有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:年龄超过50岁且有骨折史、身高明显变矮、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、出现不明原因骨痛等。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。
骨质疏松虽然常见但并不可怕,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完全可以帮助大家保持骨骼健康。如果怀疑自己可能有骨质疏松风险,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,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个性化的防治方案。